教育要闻

广西华侨学校-凯发app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2014-07-28 作者: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中国教育报记者 宋潇潇 浏览量:7166

                        ——访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快推进我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7月初,自治区召开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暨政策学习培训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推出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大手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日前,记者采访了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请他对《实施意见》及我区职业教育改革思路举措进行深入解读。

记者:这次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暨政策学习培训会和《实施意见》的出台对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有怎样的意义?

秦斌:这次大会意义重大,是深化我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确立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大会学习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前,彭清华书记、陈武主席就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作了重要批示,明确了我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职责,对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治区出台的《实施意见》,既体现了国家的要求,又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一达标、两优化、三提升”的发展目标和7项主要任务,提出了6项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新机制,并且以组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推进目标任务落实,理念先进,主题突出,责任明确,对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顶层设计。

记者:“一达标、两优化、三提升”的发展目标具体指什么?

秦斌: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一达标、两优化、三提升”。

具体讲,“一达标”,就是到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

“两优化”,一是职业教育规模结构更加优化,总体保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职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规模一半以上。二是院校专业布局更加优化,每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各设区市统筹办好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至少设立1所高职院校,有条件的设区市设立1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合理设置专业,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结构。

 “三提升”,就是办学水平、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二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相关标准更加科学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投入长效机制更加完善。三是服务产业发展、扶贫富民、民族文化传承、对外开放的水平明显提升。

记者:如何构建有广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秦斌:构建有广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快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职业教育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李克强总理提出必须用改革的方式来办好职业教育。为此,我们要深化改革,组织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特色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职教集团建设工程、职教园区建设工程、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和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着力打造广西职业教育升级版,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重要人才支撑。重点推进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区职业教育还在存在结构不尽合理、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职和高职紧密衔接等措施,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同时,还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努力让每个八桂学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今年,自治区在中职和高职衔接上已有一定突破,安排6所本科院校、2000名计划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同时继续实行高职面向中职单独招生。

第二,统筹推进,进一步夯实职业院校办学基础。2008至2013年,全区各级财政累计支出职业教育经费达210亿元,职业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下一步,我们要组织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20所示范特色高等职业院校、6所普通本科转型发展示范校,重点培育10所职业院校跻身国内同类院校一流行列;提升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到2020年示范职业院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同时,组织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

第三,抓住重点,全面启动实施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我区县级中专近几年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规模难以持续扩大、投入机制发力不足等问题。为激发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发展活力,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计划,要逐步将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建成当地集高中阶段教育、教师进修培训、民族文化传承、就业和扶贫培训、业余体校、电大教育为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平台。2014至2017年,自治区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奖补经费,补助各地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

第四,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的各环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更多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健全“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着力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创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

第五,创新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和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组织实施职教集团建设工程和职教园区建设工程,推行集团化园区化办学。职教集团和职教园区是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和亮点,目前已经重点建设了南宁首府、柳州工业、北部湾沿海、崇左国门等4个职教园区和22个职教集团。下一步,自治区将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研究制定职教集团管理办法,不断整合和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建设2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14个城市职教园区。

第六,坚持就业导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实施“特色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围绕“14 10”现代工业、以旅游和商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450个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课程改革与条件建设匹配的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切实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工程,加强与粤港澳台职业教育合作,服务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完善定户、定人的教育精准扶贫新机制,充分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就业。2008至2013年,自治区累计筹措中职国家助学金、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42.85亿元,资助学生近328万人次。今年秋季学期将实现中职学生全免学费。

《广西日报》   2014-07-18  

咨询电话:
19195671609
网上报名
")); $("#menu").attr("style","");